兰州农用地膜回收处理的现状与挑战
农用地膜(简称“地膜”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塑料薄膜,主要用于覆盖土壤表面,以提高土壤温度、保持土壤湿度、抑制杂草生长、促进作物生长等。然而,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,地膜残留问题日益严重,尤其是兰州等干旱半干旱地区,地膜的使用尤为普遍,其回收处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。
一、兰州农用地膜使用现状
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内陆,气候干旱,降水稀少,农业生产对地膜的依赖程度较高。地膜的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、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,地膜残留问题逐渐显现。根据相关调查,兰州部分农田的地膜残留量已超过国家标准,严重影响了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。
二、地膜残留的危害
1. 土壤污染:地膜主要由聚乙烯(PE)等难以降解的塑料材料制成,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,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,导致土壤板结,降低土壤肥力。
2. 作物生长受阻:地膜残留会阻碍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,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,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。
3. 生态环境破坏:地膜残留还会随风飘散,污染周边环境,甚至进入水体,影响水生生态系统。
4. 健康风险:地膜残留物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
三、兰州农用地膜回收处理的现状
目前,兰州地区的地膜回收处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,主要存在以下问题:
1. 回收意识不足:部分农民对地膜残留的危害认识不足,缺乏主动回收的意识,导致地膜随意丢弃或焚烧。
2. 回收体系不完善:地膜回收网络不健全,缺乏专业的回收机构和设备,回收效率低下。
3. 处理技术落后:现有的地膜处理技术主要以填埋和焚烧为主,不仅浪费资源,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。
4. 政策支持不足: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地膜回收的政策,但执行力度不够,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。
四、兰州农用地膜回收处理的建议
针对兰州农用地膜回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以下建议:
1. 加强宣传教育: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普及地膜残留的危害和回收的重要性,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。
2. 完善回收体系:建立健全地膜回收网络,设立专门的回收站点,配备专业的回收设备,提高回收效率。
3. 推广先进技术: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地膜回收处理技术,如机械回收、生物降解等,减少地膜对环境的污染。
4. 加强政策支持: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,加大对地膜回收处理的资金投入,建立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,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地膜回收。
5. 研发可降解地膜:加大对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力度,推广使用环保型地膜,从根本上减少地膜残留问题。
6. 建立长效机制:将地膜回收处理纳入农业生产的日常管理,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地膜回收处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。
五、成功案例分析
国内一些地区在地膜回收处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如新疆、甘肃等地通过建立完善的地膜回收网络、推广先进的地膜回收技术、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,有效减少了地膜残留量,改善了土壤环境,提高了作物产量。这些成功经验为兰州地区的地膜回收处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六、未来展望
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,兰州地区的地膜回收处理工作将逐步得到改善。未来,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,完善回收体系,推广先进技术,研发环保型地膜,建立长效机制,确保地膜回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,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。
结语
兰州农用地膜回收处理工作任重道远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、完善回收体系、推广先进技术、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,可以有效减少地膜残留,改善土壤环境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保护生态环境,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、健康的地球。